資訊中心NEWS CENTER
在發展中求生存,不斷完善,以良好信譽和科學的管理促進企業迅速發展井式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工業熱處理設備。簡單來說,它的主要用途是對金屬工件(有時也包括非金屬材料)進行在保護性氣氛或真空狀態下的加熱處理,以達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它的名字“井式"形象地描述了其結構特點——爐體像一口深井,工件從爐頂垂直裝入。
以下是井式爐的主要用途和具體應用領域,分門別類進行說明:
一、核心用途概述
井式爐的核心功能是提供一種可控的加熱環境,能夠:
防止工件氧化和脫碳:通過在爐內充入惰性氣體(如氮氣、氬氣)或創造真空環境,避免工件在高溫下與空氣接觸而發生氧化(生銹)和表面碳元素流失。
實現均勻加熱:由于其特殊的爐膛結構和氣流循環設計,能使長軸類、桿類等工件受熱均勻,避免變形。
適應特定工件形狀:特別適合處理長桿、軸類、絲材、帶卷等不適合在箱式爐中水平放置的工件。
二、具體應用領域與工藝
井式爐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汽車、航空航天、工具模具等行業,主要進行以下幾種熱處理工藝:
1. 退火
目的:消除工件內部應力、降低硬度、細化晶粒、改善組織,為后續加工做準備。
應用實例:鋼絲、鋼絞線、銅桿、鋁合金鑄件、機械加工后的結構件等的軟化退火。
2. 淬火與回火
目的: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淬火),然后通過回火消除淬火應力、穩定組織、獲得所需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實例:長軸、螺桿、鉆桿、高強度螺栓、彈簧等關鍵零部件的調質處理。
3. 正火
目的:細化鑄、鍛件的不均勻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
應用實例:大型鍛件、鑄鋼件的熱處理。
4. 滲碳(滲碳爐)
目的:向低碳鋼工件的表面滲入碳原子,使其表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足夠的韌性。這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熱處理。
應用實例:齒輪、傳動軸、活塞銷等汽車零部件,這些零件需要“外硬內韌"的性能。
5. 滲氮(氮化爐)
目的:向工件表面滲入氮原子,形成一層極硬、耐磨、耐腐蝕的氮化物層。處理溫度相對較低,變形小。
應用實例:精密機床主軸、曲軸、模具等對尺寸精度和表面性能要求的零件。
6. 時效處理
目的:使經過固溶處理的鋁合金、鎂合金等有色金屬工件在常溫或較高溫度下放置,使其性能、形狀和尺寸趨于穩定。
應用實例:航空航天用鋁合金構件的人工時效。
7. 燒結
目的:在高溫下使粉末壓坯通過原子遷移實現致密化,形成具有所需性能的金屬或陶瓷材料。
應用實例:粉末冶金零件、硬質合金刀具的制造。
三、井式爐的主要特點(優勢與局限)
優勢:
空間利用率高:適合處理細長類工件,占用車間地面面積小。
密封性好:易于實現氣氛保護和真空環境,熱處理質量高。
加熱均勻:爐氣循環效果好,工件各部位溫差小。
自動化程度高:可與吊車等設備配合,實現自動化裝出爐。
局限:
裝爐出爐:通常需要起重機或專用吊具,操作不如箱式爐方便。
爐內溫差控制:對于非常深的井式爐,上下區域的溫度均勻性控制是技術難點。
維護:爐罐、發熱體等部件的維護可能比箱式爐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