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NEWS CENTER
在發展中求生存,不斷完善,以良好信譽和科學的管理促進企業迅速發展管式爐是否需要通氣取決于具體的實驗或工藝需求,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是否需要通氣
需要通氣的情況:
保護性氣體:防止樣品氧化(如使用惰性氣體:氮氣N?、氬氣Ar等)或維持無氧環境。
反應性氣體:參與化學反應(如氫氣H?還原金屬氧化物、一氧化碳CO碳化、甲烷CH?生長碳納米管等)。
真空環境:先通惰性氣體排除空氣,再抽真空(某些材料處理需避免任何氣體接觸)。
排廢氣:高溫下樣品可能釋放有害氣體(如分解產物、揮發物),需通過通氣排出。
無需通氣的情況:
樣品在空氣中穩定,且實驗無需特定氣氛(如普通陶瓷燒結、某些熱處理工藝)。
2. 通氣注意事項
氣體類型選擇:
惰性氣體(N?、Ar)用于防氧化;還原性氣體(H?)需注意爆炸風險;腐蝕性氣體(如Cl?)需耐腐蝕管路。
流量控制:
通常流量為 10~200 mL/min(具體根據爐膛尺寸和工藝調整),流量過大會擾動樣品,過小可能導致保護不充分。
通氣順序:
1. 先通氣體 5~10分鐘 排除爐內空氣,再加熱(比如H?)。
2. 加熱結束后,繼續通氣至爐溫降至安全溫度(防止冷卻時樣品氧化)。
安全措施:
使用氫氣時,需確保管路氣密性,尾氣妥善處理(如點燃或導出至通風櫥)。
安裝氣體報警器,防止泄漏。
3. 常見操作流程示例
惰性氣氛熱處理:
1. 將樣品放入爐管,密封兩端。
2. 打開Ar氣瓶,調節流量至50 mL/min,通氣10分鐘。
3. 啟動加熱程序,全程保持氣體流動。
4. 冷卻至200℃以下后關閉氣體。
氫氣還原實驗:
1. 先用Ar purge爐管,再通H?(Ar/H?混合氣更安全)。
2. 加熱時保持氣體流動,尾氣通過水封或導出至室外。
3. 結束前切換回Ar,確保H?排凈后再停氣。
4. 不通氣的風險
樣品氧化(如金屬粉末變氧化物)。
高溫下空氣可能引發燃燒(如碳材料在氧氣中燃燒)。
某些反應無法進行(如依賴特定氣體的化學氣相沉積)。
管式爐是否需要通氣取決于實驗目的。多數情況下,尤其是涉及敏感材料或化學反應時,通氣是必要的。務必根據工藝要求選擇合適氣體,并嚴格遵守安全規范。